【麓溢广告(Lu-E)新闻与观点】广告消费观
发布时间:2016.02.05          新闻来源:上海麓溢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消费时代,我们不无时无刻地在进行消费,广告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大街小巷、电视、网络、报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广告。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广告业迅速地发展,广告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告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间接地折射了我们的文化观。
      1、奢侈消费
      现代广告的传播并不全是积极、理性的。激烈竞争下某些广告夸大了产品功效,隐藏安全隐患,灌输懒惰、尽情消费等负面思想,抑或是向人们追求时尚、追赶潮流的思想。广告有如“洪水猛兽”般的侵袭我们的大脑。2010年发布的苹果四代,成为了人们争相购买的数码产品。除了苹果本身的功能吸引人外,还有广告的传播。广告完美地展现了苹果四代不同于其它手机的功能,超薄的外形、全新的触感、超高清的像素、优雅直观的界面、业界领先的性能和稳定性。一时间,苹果四代成了神机,中国人疯狂地抢购,不止是四代还有4S和五代。购买苹果成了一种身份象征——有人疯狂为了它甚至于卖肾。
      车子是现代人们出门的代步工具。宝马、奔驰等名车成为了现代人身份价值的标志,衡量一个人经济实力的指标。早在80年代,丰田就因一句“车道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深入人心,至少让人们记住了这个牌子。奔驰“无与伦比,举世尊崇”、“领导时代,驾驭未来”,宝马“登峰造极,宝马当先”、“驾乘乐趣,创新极限”,这两句气势磅礴的广告语将奔驰、宝马的豪华、霸气展现出来,各种的广告造势为这些车镀上了一层高贵的色彩。广告使消费者信服并接受此中的消费观念——能够拥有这些车,你就坐享尊贵,是一个成功人士。
      钻石是真爱的代名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样一句广告,让广大女性为一颗石头疯狂、痴迷不已。人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用钻戒求婚就是代表了真爱,就非常浪漫。短短一句广告语就将人们蛊惑了。
      2、温馨消费
      广告能把一件商品夸得天花乱坠,驱使消费者购买买那些没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广告能打开人们的欲望之门,把商品转变成消费符号,将这些符号注进人们的消费观,诱发购买欲,把这些消费符号买回家。广告能传达奢侈的消费观,也能传递温暖。
      百事2012新年温情广告以新年为背景,讲述一个家庭团圆过年的故事。用唤起儿时记忆的果粒橙、百事可乐、乐事薯片将三个儿女唤回家来与老父亲团聚过年。在广告最后,三个儿女向父亲送上新年祝福,同时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祝福。“祝您大吉大利(粒)、百事可乐、年年有乐事”这句广告词运用在春节——中国这个传统节日里很是恰当,在春节里喝果粒橙、百事可乐,吃乐事薯片也变得喜庆了。中国的消费者很注重忌讳,喜欢吉祥、喜庆的词语。广告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成功地引导消费者选择广告中的商品。另外,消费者会选择自己熟知的名人所代言的商品,而百事的选择正好对应了消费者的心理——选择张国立、周迅、罗志祥、张韶涵等形象好、不同年龄段的明星为百事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还有一个就是旺旺集团的广告。毋庸置疑,旺旺的广告是极其成功的,旺旺礼品几乎是中国人民过年的必备品、送礼佳品。其广告的主题一直都是喜庆的、欢乐的、好运的,着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氛围。只要一提到旺旺的产品,我们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春节这类喜庆的节日。尤其是它设计的广告语“人旺,财旺,身体旺,今年我要旺”、“人旺,财旺,运道旺”、“你旺,我旺,大家旺”向人们传递了给人们带来一年好运的喜庆理念,迎合了中国人过年过节追求喜庆,希望来年运道好的心理。
      (三)广告的价值影响
      尽管广告影响了我们的消费观、价值观,但它为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磨灭的。另外,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广告,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作为单纯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因为广告文化具备与其他文化相通的功能,包括整合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等。
      广告对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有好有坏,作为消费者应理性地看待这些庞杂的广告。作为广告的把关人——政府部门以及媒体,政府应加强广告的审查,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剔除影响恶劣的广告,将其扼杀于摇篮,留下积极向上、健康的广告,媒体则要把好广告的传播这一关。
      三、总结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广告的优劣参差不齐。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取决于广告者、商家以及产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广告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又反作用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广告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壮大起来的, 作为一个产业, 现今它已为社会提供了上百万的工作岗位, 每年的创值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促进了商品的销售, 支撑着媒体的运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给我们最快的速度传递着信息, 对各行各业的繁荣和发展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广告对我们消费观的正反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