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溢广告(Lu-E)新闻与观点】 转型发展中的上海品牌定位
发布时间:2014.07.22          新闻来源:韩中和(东方早报)

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3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北京有98个品牌入选,名列第一;广东有85个,排名第二;浙江和山东分别有4037个品牌入选,位居第三和第四;上海为35个,与福建并列第五。

与上一年相比,上海的最具价值品牌数量明显减少了。2012年的上述排行榜中,上海有45个品牌上榜,位居广东之后,排名第三。短短一年时间,上海上榜品牌总数为浙江和山东所超。

 上海上榜品牌数量的下降,表明上海品牌发展受阻。目前上海许多老字号品牌发展缺乏动力,一些新兴品牌的发展前景也并不清晰。从整体看,上海品牌的发展正处于困惑期,如何激活和推动上海品牌持续发展,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海品牌数年来徘徊不前有许多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洋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外省市的企业凭借低成本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取得飞速发展,都令本地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上海一些品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也出现问题。此外,改革开放初期,许多轻工领域的上海老字号品牌并未受到重视,有些企业被下放到一些区、县,甚至外省市,客观上影响了这些品牌的后期发展。

       从品牌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视角看,上海品牌后期的发展滞后,关键原因还是企业没有把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在激变的市场环境中,没有采取积极应变措施,其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市场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上海品牌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三转一响(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都是轻工产品。上海的一些纺织品也闻名全国。这一方面得力于上海老工业基地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上海百万产业工人坚持不懈、兢兢业业努力的结果。上海品牌以质量闻名,如被河水长期侵蚀的手表照常运转,几十年前的老坦克自行车仍能服役等,许多上海品牌的故事至今还在延续,说明了上海品牌的影响之深远。

       许多上海品牌产品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知名度,还是从对生活用品的需求来看,上海品牌的复兴和发展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老企业和产品并不就等于夕阳产业,国内外优势品牌的发展经验证明,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和品牌,即便经历几十年上百年,依然有市场。如上述排行榜的广东品牌中,就有5个与手表相关。

       但是,随着需求个性化、时尚化以及品牌化的发展,许多产品已被赋予不同涵义。许多传统产品需要从技术上、生产工艺上加大革新步伐。随着技术进步,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老品牌也需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已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属性和实用功能,就需要产品在功能性利益之外附加上情感性利益。由此,企业必须在产品的款式、包装、造型、设计乃至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果上海品牌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变化做出积极反应。

      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曾向媒体阐述关于上海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思路:希望每年滚动支持20多个品牌,经过四五年以后,能够支持100多个品牌,能做出来十多家国际知名品牌。这种积极的思路和策略,对上海老品牌的发展来说非常有利。当然,选择怎样的品牌作为扶持对象,也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需要围绕创新转型的关键点,关注有发展前景的、有潜力的品牌。

  随着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深入,在新兴产业或新兴服务业中产生新的上海品牌完全有可能。2013年由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东方品牌文化发展促进中心评出的上海新十大品牌是:银联、东方航空、绿地、上海电气、金桥、携程、春秋、振华重工、老凤祥、永达。其中除老凤祥诞生于1848年、东方航空创立于1957年之外,其余都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品牌。新十大品牌中,更醒目的是旅游、汽车服务、航空运输等服务业品牌,其中成立才十年的银联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银行卡品牌,表明在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业将大有作为。

      上海品牌发展也需谨防误区。有一些营销者认为,上海品牌转型发展,首先就要定位高端,甚至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国际顶尖品牌。实际上,品牌发展需要慢慢积累。有许多上海品牌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但人们对这些品牌的认识,大多还止限于产品本身属性或功能层面,并未上升到情感性利益或品牌价值层面。

       品牌要发展,就要提升消费者认同,要丰富品牌的知识和联想。这是上海品牌未来需要更加重视的。为往后的持续发展,上海品牌首先还须抓品牌质量,把质量控制住并长期坚守。同时关注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如果只一味在价格、档次上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而在产品的风格、款式、设计与性能等方面没有新的进展或突破,品牌会遭到市场冷落,不利于品牌自身的塑造和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