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溢广告(Lu-E)新闻与观点】 农业品牌之路 —— 2.0时代
发布时间:2015.03.12          新闻来源:上海vi设计公司

二零一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毫无悬念地“涉农”,并震耳发聩地提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的口号。在整个“一号文件大乐章”中,这是一个值得欢欣鼓舞的强音,但同时又给每一个农业企业出了道考题:中国农业如何强?

  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搞清楚我国农业目前所处的产业大背景。以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工业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界,之前我国农业处于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的个体经济时代。除了北大荒等极个别国有大型农企外,绝大多数农业生产处于生产单位相对分散、产业凝聚差、难以规模化的状态,个体化、粗放化、盲从化、无标准化的“四个传统化”现象十分普遍。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配置失衡,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农业做大做强,“有大农业,无大企业”的矛盾十分突出。2006以来随着中央对“工业化农业”任务的明确和大力布局,我国农业拉开了产业升级的大幕,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商业模式创新化、品牌化的“四个现代化”景象。农产总产值连年创出新高,产业层级由以往的单一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全面冲刺。

  工业化农业进程本质上是一次追赶,即把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落后于第二、三产业的差距补回来,其突出成果就是大农业中逐渐孕育出一些大企业,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些农业品牌。但这些品牌大多处于1.0时代,即“包装品牌”,对农产品的附加值仅限于一层简单的预制包装。它们要么是靠量的堆积,通过粗放式的占领大流通渠道实现,要么是靠区域特产、地方特产支撑,更多是对历史的简单继承和粗浅挖掘,没有真正建成像海尔、联想这些第二产业中靠品质、口碑、服务打动和维系人心的品牌,面临着“有大农业,有大企业,却无大品牌”的新困境。

现代营销之父科特勒对品牌的定义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依照这一标准,我国农业领域几乎无品牌可言!农业现代化也好,工业化农业也罢,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农业品牌化,做大农产品的附加值,让中国优秀的农产品从初级的产能溢价升级到品牌溢价。否则我国农业的附加值就将止步于一层包装,而且“三农”也将永远是个问题。

  那么中国农业如何才能开启2.0时代?新西兰奇异果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产业重塑、行业共建,集合优质农产品产区的众多子品牌打造统一产业链、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的“品牌共同体”,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供应链体系和服务体系,是一条可控、可行、可靠的捷径。如果用一个模型来表示的话,品牌共同体犹如一个金字塔(见下图),构成塔基的是众多的子品牌和生产商,用一体化的产业链标准和供应链体系做为尺子,对子品牌进行细致的品质重塑和资源科学配置,最终打造为品质统一、形象唯一、信誉第一的一个大母品牌。在这个共同体中,母品牌作为灵魂,将强大的品牌信誉和丰富的品质联想注入到每一个子品牌中,不仅使后者增效,还将产生农民增收、政府增绩的综合社会效应。

品牌共同体模型

  品牌共同体的概念在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农业发达国家并非新鲜事物,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走在前列的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黑龙江,在省长陆昊和省政府班子的统一部署下,在不影响企业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将众多优秀绿色农产品统一到“地道龙江”的省域级母品牌下,通过打造黑龙江优质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府背书的千亿级绿色农产品品牌,在省域级大产品云、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渠道布局直供、形象识别的强大产业矩阵影响下,最终形成供应链管理系统化、产业链标准体系化、品牌高度信任化和渠道销售简单化的“新四个农业现代化”。

在互联网从1.02.0大踏步迈进的进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单打独斗的小棋局上升为合众连横的大格局,“腾讯联邦”、“阿里帝国”的出现便是这一趋势的最佳佐证。在实体经济互联网化的大潮中,农业的2.0化亦是如此,合众即共赢,分众即双输,只有生产者之间的和谐共振,才能向外界传递出品牌的最强音!

 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品牌设计公司麓溢广告的官网,联系电话:021-5955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