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溢广告(Lu-E)新闻与观点】从支付宝命名看品牌个性化战略
发布时间:2014.09.24          新闻来源:上海VI设计公司

说到品牌,由于消费者强烈的依赖于品牌名称去购买商品或服务,管理者若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必须要选择一个独特的名称。当然取个特别的名字还算不上个性化战略,但是没有却是万万不行的。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在我的手机里,属于单一公司出品的app最多的应该是网易,包括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网易云音乐等等。我用这些产品是因为觉得真心体验不错,但是总感觉这些产品缺了点什么,无论用户的存在感知,还是媒体的曝光程度里,它们似乎都没有像今日头条、多看阅读、酷狗音乐那样有鲜明的个性化品牌特征。

 

  除此之外,网易还有网易彩票、网易花田、网易云课堂等等app。这不是网易独有的现象,腾讯推出了腾讯地图、腾讯微云、腾讯手机管家(在微信崛起之前,他们是以QQ为品牌核心的,如QQ阅读、QQ音乐等)等,百度不仅自己出了一大堆百度系列app,连收购来的也急于改姓——安卓优化大师改成百度手机卫士,糯米改成百度糯米。大家可以发现,巨头们不约而同的是主打自己公司统一的品牌。他们似乎都有这样的一种帝国心态:装APP,认准xx出品。

 

  但问题是,在互联网领域,用户吃这套吗?巨头除了在自己的固有优势领域,推出新的产品往往摆脱不了千年老二或沦落边缘的命运。除了产品设计上的跟风,品牌的塑造能力也是一大软肋。

 

  回到传统的商学领域,多品牌战略还是单品牌战略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多品牌战略的代表性企业,无疑就是营销界的大神公司宝洁,单单中国市场的洗发水就成功运作了潘婷、沙宣、海飞丝、伊卡璐、飘柔等品牌,为业内津津乐道;而单一品牌的企业,三星也是毋庸置疑的成功代表,无论是3C数码(手机、笔记本、相机)还是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电视)都主要用了三星这单一的大品牌。

 

  单品牌和多品牌战略的优缺点教科书上的解析很多了。在此,我把用户对新品牌的需求归结于两个方面:

 

  一,我使用这个产品需要的成本要多少?这里的成本包括价格,也包括试错纠正的成本等,成本越高越排斥使用新品牌;

 

  二、我使用这个的顾虑有哪些?比如安全性、耐用性等等,顾虑越多,越排斥使用不确定大的新品牌。

 

  这里面没有什么大道理,新品牌不确定性大,用户天然有规避风险的意识。除非特斯拉这样的颠覆级产品出来,不然有几个人会购买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相比之下,马云当年执意将淘宝商城改名天猫,富有远见和魄力,通过全新品牌的树立,将天猫的形象与淘宝隔离开来。阿里巴巴在品牌创新的能力要远远甚于其他巨头。阿里创造的品牌“淘宝”、“余额宝”、“诚信通”是各种“淘”、各种“宝”、各种“通”的鼻祖,“光棍节”影响力也秒杀任何跟风的购物节,还有“亲”、“店小二“这样的网络流行词也是诞生在阿里。庆幸的是,阿里也没把收购过来的高德地图改成阿里地图,或者UC浏览器改成阿里浏览器,而且还推出了神马搜索。做电商的,也许更懂得品牌营销之道吧。

 

  如果阿里巴巴、天猫、支付宝等三大品牌叫淘宝批发、淘宝商城、淘宝支付的话?如果墨迹天气、豌豆荚叫网易天气、网易应用市场的话?你能想象其中的美感吗?

 

在互联网领域内,巨头相对于小团队,除了平台的引流和资金优势,真的别无其他。如今沉醉于自己的公司大品牌战略,也许是因为迷恋于要打造的帝国生态圈,也许是因为品牌创新能力远不如一个小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