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溢广告(Lu-E)新闻与观点】索尼是如何成为一种信仰的
发布时间:2016.05.27          新闻来源:上海麓溢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SONY的外号是“技术的SONY”,而中国人一提到SONY就只会夸设计好细节好。因为中国人买得起SONY产品的时候,SONY的技术已经不行啦!中国年轻人粉的SONY,恰好是外国人恨的那个SONY——技术没有了,只剩下设计了。

中国索粉主打设计牌风格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果粉对抗。现在的苹果早已不是当年的GEEK公司,技术上乏善可陈,只能用设计、细节、品味说话,正好与后期的SONY是同一路线,于是捧SONY而贬苹果就成为一种可行的黑果方式。

其实中国没什么人信仰SONY,你在中国看到的声音比较大的索尼粉丝,都是游戏迷,属于一种特殊情况。谢文洋说的对,游戏圈的索尼教徒是一种调侃,说O法的,一般都不是索匪(汉语环境下对索尼粉丝的官方称呼),而是妊娠或者世嘉青(也就是软饭的本体)。

索匪这个派别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大家不会说自己是索尼信者,因为没有需要信的东西,说软件,SONY自家游戏不是太出彩(名作数量和大点的软件公司差不多),说硬件,PS2PS3都很尴尬,真正区别于其他派别的也就是“我买了索尼主机”这一条了。这个事情说起来话就长了,总之,玩游戏必须隶属某一派别,这是历史传统,就好像你参加国际共运必须属于某一派别,否则会被当成资本主义派来的间谍。政Z运动是游戏文化的一部分,不爽不要玩。

至于对SONY其他产品的信仰,中国人其实没那么厉害,只是模模糊糊的觉得“同样的产品SONY的性能会好一些,而且有独特的功能”,这和大部分日本中老年人的认知是差不多的。但是中国人对SONY这个品牌缺少全面的体会,只是在鹦鹉学舌的重复外国人的话而已。

SONY的几个独特产品,中国人知道的也就是WALKMAN,而收录机、CDROM、特丽珑、BETAMAX这些外国索尼教徒的力量源泉,中国人基本没什么感情——全是90年代以前流行的,中国人根本买不起。为什么一提SONY中国人就说随身听,因为就只能买得起这个,而且只有磁带随身体,MD就买不起了。80年代中国比较火的牌子还是松下东芝这样的便宜货,而在日本SONY的产品总是比别家要贵上一点,折都不打,在中国很难受到青睐。那时外汇券还是紧缺资源,没有奢侈到认品牌的程度。我小时候还觉得东芝是日本第一品牌(广告多嘛),家里的电器基本都是松下的,而到中国人富裕到能认洋货品牌的90年代,SONY已经衰落了。

在日本,SONY的优点在于追求品质和独特的技术,设计好只是品质的一个要素而已。90年代SONY 有什么以技术领先闻名的产品?也就是PS游戏机了。(嗯,还有个锂电池)中国人喜欢说现在的SONY堕落了,其实同样的话日本人在90年代就说过,而中国人吹捧的那个SONY,已经是日本人眼中堕落的SONY了。SONY90年代以后突出设计是不得已而为之,大概和大贺典雄的个人喜好也多少有点关系。

SONY在业界的声望,和盛田昭夫这个人有很大关系(井深大则是树立公司内的工程师文化),如果说乔布斯封神靠的是贩卖优越感,那么盛田昭夫的封神就很有东方特色了——民族主义。其实中国90年代的左派和现在的五毛,都是在学这个日本鬼子而已。无论是在时代广场公然挂出日本国旗,还是写《日本可以说不》,或是宣传“美国人认为SONY是美国品牌”,背后都有浓浓的民族主义情节,这个玩法很能让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下的日本人高潮,SONY也从爱国品牌变成了救国品牌。

乔布斯推崇SONY,并不代表中国人也以同样的角度推崇SONY。苹果的宗教力量我是深有体会,我上中学时班上就有个GEEK是果粉,经常拿着新机型的资料向我们传教(我记得是6100),要知道那还是麦金塔时代,中国的苹果电脑几乎只有出版业在用(苹果2和国产学习机不算),普通人摸到一次PC鼠标都能激动得3天不洗手,居然还有人帮苹果传教!按当时的常识看,普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买的起一个苹果的产品(价格相当于北京四环一套两居室),苹果教的魔力真是神奇!

21世纪苹果的风格,与20世纪苹果的GEEK文化截然相反,与SONY的核心文化更是南辕北辙——老SONY是工程师文化而不是艺术家文化,人家的产品是靠硬邦邦的参数来说话的,设计只是添头。